优牙动态
-
-
阿尔兹海默症(AD)
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在我国,每10个65岁以上的人群中便有1个身患阿尔兹海默症,预估到2050年,我国的阿尔兹海默症病人将超出4000数万人,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社会问题。
目前,国际上仅有的五种被批准用于治疗AD的药物仅能为部分患者提供对症治疗,而不能延缓疾病发展或者彻底治愈疾病。现有药物缺少靶向性和无法恢复受损神经元是治疗中面临的重大难点。
牙髓干细胞(DPSC)
来源于颅神经嵴谱系,并且表达多种神经元标志物和适合神经元及轴突再生的营养因子,相较于身体其他部位来源的干细胞而言,其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优势非常明显,是治疗AD用的理想种子细胞。
本项目计划利用牙髓干细胞联合纳米基因转运技术,开发出一种能够靶向AD的上游关键性蛋白,同时能修复受损神经元的综合型DPSC组织工程学AD治疗方案。
武汉大学为本项目的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叶青松教授是优牙生物的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再生医学中心的主任,而武大人民医院过往在AD研究方面成果丰硕。
优牙生物做为本项目的参与单位,具备临床级别干细胞制剂流程化生产的GMP车间的条件,为投产基因修饰DPSC提供重要孵化平台。
做为国内最早开展牙齿干细胞储存的机构,我们一直致力于牙髓干细胞的储存、制剂研发和临床应用,本项目也是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发展而促成的成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建设“健康中国”做贡献。
-
Q:相对于骨髓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胎盘干细胞等来源的细胞,牙髓干细胞有什么优势让您选择研究它呢?
叶青松教授:牙源性干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的一种,相对于骨髓、脂肪、脐带、胎盘,还有江应安主席介绍的宫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等来说,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相同的是它们都属于间充质干细胞,都可以自我更新复制和多向分化。不同的是来源不同,生物学特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体是很奇妙的,我们身体每个部位提取的干细胞都有一定的特性,不同来源的干细胞除了采集部位和采集方式不同之外,免疫相容性、稳定性、分化和迁移能力等方面的特征也并不一致。而我之所以选择研究牙髓干细胞,是因为它有四个显著的优势:
第一是活力强。牙髓比骨髓等其他来源干细胞活力强三倍以上,一颗牙齿中可以提取和扩增出10亿单位的细胞,这也与牙髓干细胞主要采集自儿童和青少年有关,细胞更加年轻态,端粒也更长。
第二是免疫原性极低。牙髓干细胞相当于干细胞中的O型血,即使跨物种使用,比如把人类的牙髓干细胞移植到老鼠体内,它也能发挥修复和再生作用,并且没有免疫排斥反应,对制备通用型干细胞药剂有很大帮助。
第三是采集方便。人的牙齿有两套,一套是乳牙,一套是恒牙,并且要自然替换,这就给了很好的采集机会,不用采取额外的手术就能采集,非常利于储存和应用的产业化。
第四是分化能力强。尤其是在分化成骨和神经方面有十分强大的优势。牙髓本就可以生成牙本质,这里提取的干细胞在骨修复方面展示出更强的能力,在唇腭裂、关节炎等疾病上可以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此外它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与神经细胞同源,在神经系统疾病发挥的功效更显著。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上对比发现,使用牙髓干细胞的修复效果要明显优于骨髓等其他来源干细胞。所以对于比如截瘫、系统性红斑狼疮、脑梗、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选择干细胞来源时,首选就是牙髓来源的干细胞。
Q:牙髓干细胞在细胞治疗中具有对抗多种疾病的潜力,基础研究丰富,临床应用转化也已经全面开展。那么对于牙髓干细胞临床应用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叶青松教授:我国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之后,CDE承办的我国第一个干细胞新药IND申请就是王松灵院士牵头研发的“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并拿到了临床默示许可。
目前国内开展的牙髓干细胞临床备案项目针对的疾病有:慢性牙周炎,重度银屑病,II型糖尿病,牙髓再生等。我本人也申报有“异体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COVID-2019重症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先后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中国临床试 验中心注册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机构Clinical Trials,是全球首个牙源性干细胞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
在海外,有牙髓干细胞治疗唇腭裂、关节炎、脑中风、抑郁症、亨廷顿病、渐冻症等临床试验在开展。所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牙髓干细胞都是很受重视的,并且也取得了很多临床研究成果。
而牙髓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上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与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其实是一致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但是从它的制备现状来看,国际和国内都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体系,对临床应用转化也有影响。谁能率先取得突破打通临床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学者一直在努力,参加本次论坛的贾文文教授及其所在的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就在这方面做了巨大贡献。而随着细胞来源的细分,这个标准也要进入到细分的层面,不同来源的细胞其采集方法就各不相同,各项生物指标也有差异,比如牙髓干细胞就应制定贴合它特性的标准来适用。此外,骨髓、脐带、脂肪、宫血等来源的干细胞标准也是有必要细分制定的,这需要我国学者加强协作,加快脚步,避免因为标准混乱被挤出国际竞争行列。
Q:早在2005年,日本广岛大学就建立了日本第一家牙齿银行。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牙齿干细胞储存库,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开展了这项业务。您对于目前国内牙髓干细胞储存行业有何思考和建议呢?
叶青松教授:我国细胞储存行业起步较晚,储存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要低的多。很多人对干细胞的认识还停留在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的层面,这不单单是牙齿干细胞储存库面临的问题,包括脐带、胎盘等来源的细胞储存库也都面临一样的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干细胞相关宣传和敦促加速临床应用转化还是至关重要的。
宣传方面首先要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同时还要资本和市场的共同推动,毕竟这是一个新兴行业,要让大众知晓储存意义是个艰巨的工作。
临床应用是储存库里细胞的出口,能存能用才算形成闭环,这也是储存库存在的意义。现阶段干细胞研究针对的适应症大多数为暂无药物治疗的疾病,未来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将会延伸至更多方面,所以建立干细胞储存库至关重要。
此外,还要注意市场规范。由于缺乏行业规范,监管也有难处,致使干细胞行业过去面临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针对这个问题,还是建议尽早由政府牵头建立行业准入标准,杜绝不法机构,同时保护具备资质的企业健康发展。
Q:武汉大学一直走在国内干细胞研究行业前沿,形成在我国干细胞领域产、学、研、临床转化的闭环体系,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武汉大学干细胞建设体系的特色及优势。
叶青松教授:武汉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一直非常重视干细胞临床科研与临床试验转化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武汉大学中许多优秀的干细胞研究团队和临床试验中心始终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和伦理性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等规范等规范要求,从细节入手完成严密的科学设计和严谨的临床试验。
在科研成果方面:武汉大学张好建教授团队白血病干细胞研究成果获突破性进展。临床试验成果方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叶青松教授的牙髓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临床试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江应安教授的干细胞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试验都成功备案并实施。
目前武汉大学拥有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和多个临床试验中心,具备干细胞GMP生产车间等良好的条件,形成了产,学,研,临床转化的闭环体系,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以及核心竞争力。
-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颗小小的牙齿里面,蕴含着治病救人的生命密码,这密码的钥匙,正是在生物医学界炙手可热的“干细胞”。干细胞产业是生命科学的热点,作为健康产业的引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列为重点专项。目前就职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叶青松一直致力于推动牙髓干细胞的临床转化研究,探索新型基质或纳米材料联合牙髓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变疾病、各种慢性病和罕见病等重大疾病,寻找能够提高牙髓干细胞体内存活和增效的基因改造方式和分子机制研究。
十多年来,凭借创新性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科研领域中独辟蹊径,找到了一条基于临床应用型的研究道路,由他牵头创办的优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开展牙齿干细胞储存的企业之一,在牙齿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向全国推出的国内首个牙齿干细胞银行项目,成为浙南科技城重点培育的生物高科技项目,荣获2017年首届浙南科技城国千人才重点推荐项目。
异乡求学漫漫路 一朝学成报故土
叶青松出生于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的一个小渔村,从小学习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从台州中学考入到中国现代口腔医学发源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与牙结缘是从大学时期开始,而治病救人的初心在他中学时便已萌发,“我初中的时候,有两个非常好的小学同学相继得病,他们家人不惜倾家荡产,四处寻医,最后还是没能够挽回住年轻的生命。他们遭受的疾病跟痛苦是非常现实而触手可及的,那时我就坚定了理想,以后要成为一个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儿时同学的不幸离世,让叶青松坚定了学医的志愿。梦想的鞭策与初心的坚守,让他在医学道路上走得格外心无旁骛、笃行不怠。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本科到硕士,叶青松稳扎稳打,从未偏航。十年寒窗铸心志,只为一朝成飞鸿。
2005年,由于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和参与编写研究生教材《循证口腔医学》,叶青松被四川大学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破格录取攻读双博士学位,而那年他仅仅24岁。叶青松说:“出了国更爱国。”在荷兰求学的四年里,他担任Groningen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主席,竞选大学委员会委员,时时刻刻发出中国好声音。在西方社会杯葛北京夏季奥运会的时候,叶青松参与公开辩论、据理力争,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故事;在汶川地震时积极组织捐款捐物,支持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叶青松始终不忘践行爱国主义。
与此同时,叶青松在学业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古人云,三十而立,在不到30岁的年龄,叶青松便已经完成了医学科学和口腔医学的双博士学位,为其以后的医学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博士毕业后,叶青松收到了浙江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等多份邀请,最终他选择了能够让其将临床和科研都兼顾起来的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2010年叶青松以讲师身份受聘于詹姆斯库克大学牙学院,创立了该校牙齿正畸学专业,并担任正畸系首任系主任;2011年他被聘为高级讲师;2012年被聘为副教授,2013年被聘为终身教授。海外工作短短三年叶青松实现了三连跳,期间,他还发表SCI科研论文数十篇,并先后获得2011年詹姆斯库克大学青年骨干领导奖,和2012年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委员会青年科学家发现奖。
如果说人生总是有迹可循,那么叶青松的人生更像是一支铿锵激昂、高潮迭起的进行曲,在众人眼中,他不仅是一位难得的青年才俊,更是中国口腔医学冉冉升起的未来之星。
2013年,叶青松的人生迎来了一次更为重大的转折。大洋彼岸高速发展的祖国,迫切需要各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投身国家建设事业。一面是澳洲的优渥研究条件和已有的耕耘成果;另一面,是回国后的从零开始,在初心与现实的权衡下,彼时的叶青松毅然决定将人生的河流汇入一场更为壮阔的波澜宏图之中,“当时虽然身在国外,但是我时时刻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和进步。2013年,国内的一些条件已经非常成熟,首先是在整个社会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氛围已经比较浓厚了;其次,党和政府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也逐步得到了提升,全社会都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氛围。而我本人当初出去也是为了想提升知识跟技能后,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家乡和人民,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回国发展。”2014年初,叶青松如愿入选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项目,成为了温州市首个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的青年专家。
在温州医科大学的支持下,叶青松带领团队成立了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与口腔医学院的支持下,叶青松团队实验室获得了七八百平米的实验室空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带着一份赤诚初心,凭着对口腔医学的热情,叶青松在内心谋划着一份更为广大的生物科技新蓝图,他下定决心带领团队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把沉淀多年的研究经验和科研成果倾注到如何开展医学研究和牙齿干细胞的临床转化研究中去。
解码生命释奥秘 擘画蓝图开新局
一颗小小的牙齿里面,蕴含着治病救人的生命密码,这密码的钥匙,就是在生物医学界炙手可热的“干细胞”。而这一将在后来对叶青松从业之路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契机,却源于一次偶然发现。
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叶青松主要做的是临床,真正接触干细胞研究是他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期。课题组研究的是组织工程,用到的主要是骨髓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胎盘干细胞等常用细胞。当时,牙髓干细胞和牙源性干细胞才刚刚被发现,并未引起太多关注。职业敏感还是促使叶青松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而结果令叶青松感到无比惊讶与兴奋,他发现牙髓干细胞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其他的常用干细胞,比如在增殖能力、分化能力、免疫原性等方面。
后来,叶青松选择将牙源性干细胞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牙源性干细胞不光在性能上要更有优势,在疾病治疗方面也有特殊之处。不同于大众熟知的造血干细胞,牙髓干细胞是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可多向分化成结缔组织、神经、骨骼、肌肉等组织细胞,今后有望用于治疗许多难治性疾病,前景广阔。此外,牙髓干细胞来源丰富,人类的20颗乳牙以及30岁前拔除的智齿或正畸牙都能用来提取和储存干细胞。因此,牙齿干细胞从6岁到30岁这段时间都可以采集,过程十分简捷,因为是收集废弃的牙齿变废为宝,不会增加额外痛苦。牙髓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是骨髓等其他来源干细胞的三倍以上,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更少的干细胞治疗更多的疾病!“所以我就认为牙髓里面蕴含了生命的种子,我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个生命的密码给解开,应用于临床。”如果说,中学时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梦还始于懵懂心愿,那么选择以牙齿干细胞为研究方向,则是叶青松为儿时愿望描摹上了更加清晰的轮廓,他带领团队,在这一新兴领域擘画更大的蓝图,造福全民健康。
“我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能够把我自己的科研上的成果跟我的临床结合起来服务大众。”从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应用,在叶青松看来,只有贯彻国家提倡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才能实现这一最终目标。2015年,以首席科学家叶青松为首的科研团队,在浙南科技城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优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技机构,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牙齿干细胞储存的企业之一,主要以干细胞储存加生物医疗为主营业务。目前优牙生物拥有国际先进的牙齿干细胞提取和储存技术,在牙齿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让科研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2017年优牙生物凭借科研技术优势,向全国推出了牙齿干细胞银行项目,而这个项目如今也是浙南科技城重点培育的生物高科技项目,曾荣获2017年首届浙南科技城国千人才重点推荐项目。
经过5年探索,优牙生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干细胞科研、储存、生产体系,并以“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发展,科研团队中博士占百分之三十,硕士占百分之六十。在叶青松的带领下,优牙生物已拥有GMP级干细胞生产车间和生物技术实验室以及展厅近2000平方米,全国有12家子公司,上百家合作采集机构,干细胞库一期设计存储牙齿干细胞100万例。除了储存业务外,优牙生物还与国内许多三甲医院和科研机构展开了十余个项目的临床科研合作。牙髓干细胞应用已经逐步突破口腔领域,向全身性疾病扩展。目前公司拥有牙齿干细胞提取、复苏和相关制剂的专利技术,在牙齿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方面也成绩斐然。“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在‘牙齿银行’里面存上他的牙齿,在他以后生命的某一个阶段,需要得到救治的时候,能够利用我们的科研成果,解决他们的疾病痛苦。”
深耕易耨二十载 春华秋实满园芳
作为80后中的佼佼者,叶青松在工作和生活中显得随和谦逊,而在这份平易谦和之下,是他的执着坚定,一旦瞄准一个方向,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深耕不辍。
凭借创新性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叶青松在科研领域中独辟蹊径,找到了一条基于临床应用型的研究道路。专注于牙齿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近十年,他在牙科、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已享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2021年荣获Albert-Nelson Marquis终身成就奖,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口腔领域学者。
干细胞作为目前临床治疗中最先进的疗法之一,在很多传统手段无法攻克的疾病中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十多年来,叶青松一直致力于推动牙髓干细胞的临床转化研究,探索新型基质或纳米材料联合牙髓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各种慢性病和罕见病等重大疾病,寻找能够提高牙髓干细胞体内存活的基因改造方式和分子机制研究。他先后建立了新型的牙髓干细胞的提取和储存方式,牵头成立了GMP级的干细胞生产车间和生物实验室;取得了“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的合格证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颁布);并以牙髓干细胞为基础,对一系列临床上相对困难的疾病进行了临床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包括“新冠”,周围神经损伤,脊髓神经损伤,脑卒中,子宫内膜损伤等,临床前期数据显示疗效显著。
牙髓干细胞的先进性和独特性在于来源丰富、取材简便、免疫原性极低,能够作为以后多种疾病临床转化研究中的种子细胞,其价值和意义十分重大。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细胞制剂研发制备还是细胞治疗,都离不开高质量的细胞存储,只有确立了安全、规范、稳定、可追溯的管理体系,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制备出符合质量标准的细胞制剂,进一步确保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的安全性。而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优势显著,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乳牙要替换,因此都可以变废为宝,所以非常有利于产业转化。牙髓干细胞研发和应用在国外已开展近二十年。为了实现突破瓶颈、弯道超车,叶青松积极寻找利于牙髓干细胞的提取和储存,流程精简,成本可控的技术攻关。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攻坚克难,在国内最早提出并成立了第一家“牙髓干细胞银行”“优牙生物”;创建了本土化的牙髓干细胞建库的标准化流程。目前已与50多家国内大型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方便患者进行牙髓干细胞的储存,且取得了“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的国家检定合格证书。
在应用牙髓干细胞转化治疗方面,叶青松带领团队开创性地将人重组bFGF和GelMA水凝胶联合牙髓干细胞治疗大鼠的大段坐骨神经缺失。该技术解决了牙髓干细胞在体内存活率较低的问题,应用该技术成功的使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媲美了自体神经移植,实现了技术和理论的双重突破,从而有望解决临床上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必须牺牲某一支功能性神经的难题。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临床前研究,在食蟹猴的外周神经缺损模型(15mm)中,初步的实验结果显示应用Neurolac神经导管联合牙髓干细胞能够有效的修复大段的外周神经缺损,该技术拥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以作为自体神经移植的良好替代品。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近些年,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有关新项目受到了高度重视。不论是从现行政策视角或是临床研究视角,干细胞治疗脑卒中都是有了重大进展。基于此研究,叶青松团队在全球首次报道了牙髓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该发现具有进一步简化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优势,解决了直接使用干细胞无法突破血脑屏障的技术瓶颈,更能有效避免干细胞移植带来的潜在风险。
在面对新冠疫情对全世界人民造成的健康伤害时,叶青松积极牵头开展“异体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COVID-2019重症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先后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机构ClinicalTrials(临床试验),这是全球首创的牙源性干细胞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同时,该项目也通过了国家干细胞专家委的评审,成为国内唯一一个获得国家卫健委备案的牙髓干细胞治疗新型肺炎临床试验。根据临床前期实验结果,牙髓干细胞在改善肺通气和肺纤维化方面比其他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脐带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效果更佳,有望在本项研究中发挥牙髓干细胞的先天优势,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一项新治疗措施,并为牙髓干细胞临床应用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此外,由叶青松牵头的多项关于牙髓干细胞治疗相关疾病的项目也已经进入临床合作研究阶段。包括和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合作的“牙髓干细胞治疗面神经等周围神经缺损”;和复旦大学上海华山医院合作的“牙髓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和软骨缺损”;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合作的“牙髓干细胞修复视神经损伤”;和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合作的“牙髓干细胞修复子宫内膜损伤”等项目,目前相关研究均取得显著的进展,为下一步的临床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干细胞治疗和再生领域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应用市场和规模,叶青松以牙髓干细胞为基石,建立了一整套的干细胞科研,储存,生产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发生物医疗和推广干细胞技术,并不断探索着牙髓干细胞治疗各种疾病的最优解。这种从“提取-储存-制剂-应用”的整体服务模式,不仅可以为临床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干细胞储存和治疗服务,更能为干细胞的临床试验提供稳定、良好的研究平台,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打下夯实的基础,为牙髓干细胞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做出重大贡献和扎实的铺垫。
除此之外,基于学术上成就与影响力,丰富的研究经验,叶青松在口腔正畸学、纳米材料学等领域也延续着辉煌的成绩。
近年来,叶青松共发表论著100多篇,参编专著4部,其中一部为卫生部规划教材,3部为Springer英文论著,并主持多项澳洲国家级及地区级科研课题,以及国自然基金、浙江省卫生厅项目、温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指导/合作指导博士后、博士、硕士50多人完成学业;目前正在指导6名博士、8名硕士。先后被聘为《世界正畸联合会学术杂志》(Journal of World Federation of Orthodontists)及《牙科研究与临床杂志》(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and Clinical Dentistry)国际杂志的副主编,《纳米研究》(Nano Research)和《活性生物材料》(Bioactive Materials)青年编委,以及《纳米转化医学》(Nano TransMed)创刊主编;还担任50多种SCI杂志的评审专家或编委;任澳洲Begg正畸协会执委会常委;2014年亚太正畸与牙周论坛主席;2015年国际新药开发与治疗大会分会主席;2019年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亚太会议干细胞专场主席;受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
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对“浙江精神”进行了精辟概括,而作为一名浙江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也是叶青松铭刻在心的精神品格。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叶青松将带领团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将理想信念扎根祖国,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2022.04.16 2022年第08期)
-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
武汉市总工会近日公布了2021年“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名单,湖北优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芙蓉从众多优秀劳动者和创业者中脱颖而出,受到政府及行业内的高度认可,荣获2021年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
优牙生物首席科学家叶青松教授创刊的“Nano TransMed《纳米转化医学》”学术杂志正式出版(第一期)。
该杂志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ISSN:2790-7384)
这是一本开放获取的国际同行评审期刊,旨在提供一个论坛,促进和加速纳米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以及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
主 编
叶青松 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再生医学中心主任
优牙生物首席科学家
副主编
戴小川 教授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Y. Shrike Zhang 教授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Tushar Kumeria 博士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
王剑明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干细胞做为一个种子,结合纳米材料来临床应用一直是研究重点。
该杂志汇聚了跨学科和跨界的研究成果,以及纳米技术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联系。重点关注热门或新兴的课题,包括新型纳米材料的临床前应用、干细胞疗法的纳米给药系统、纳米制造和精准组织工程,以及药理学和药剂学、诊断学、靶向癌症治疗中的纳米技术;纳米研究的临床转化和循证临床证据。
叶青松教授及哈佛大学Y. Shrike Zhang教授在杂志首期撰写引文指出:纳米技术、器件和材料的转化潜力已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新兴领域。然而,实验室和临床之间存在差距,最大的挑战是纳米研究的科学家并不总是意识到临床需求,而大多数临床医生又不熟悉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的进展。
自纳米医学材料问世以来,在药物设计和治疗方法的使用方面不断发生重大变化,其目标是改善我们的医疗保健,造福人类的生活。迫切需要加速将治疗性纳米颗粒、纳米药物从实验室转化到临床,为此,一份专注于纳米医学临床转化方面的杂志已经变得非常必要。
Nano TransMed为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媒介,通过跨学科和跨界研究的结合,建立纳米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的联系,及时填补空白。
首期杂志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顶级专家,出版文章包括“纳米材料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用微针打破皮肤屏障的生物力学”、“双磷酸盐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用于骨再生的无机纳米材料”、“用于细胞研究的纳米生物技术”。
我们相信,这些创新研究成果将吸引全球相关专业的读者。
Nano TransMed. 2022, 1 (1) : e9130006. https://doi.org/10.26599/NTM.2022.9130006.
-
2021年11月28日,由武汉大学、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主办,优牙生物协办的“口腔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高峰论坛暨第九届长江口腔医院论坛”圆满闭幕。
本次高峰论坛全球知名医学专家济济一堂,打造“口腔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高峰论坛暨第九届长江口腔医学论坛”超级学术盛宴。由于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取了线上直播模式,由好医网提供技术支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彭友俭教授,以及武汉大学再生医学中心主任兼优牙生物首席科学家叶青松教授,共同担任大会联合主席。
△彭友俭教授正在主持会议
△叶青松教授正在主持会议 “勤学是保持知识鲜活的法宝,交流则是学术不断创新的阶梯”,上海交大张志愿院士、首都医大王松灵院士、温州医大李校堃院士致辞,北大、川大、空军军医大学、武大、华科大、中山大学等12所高校专家主讲,分享了许多口腔医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
上海交大张志愿院士、北京大学田卫东教授、空军军医大学陈发明教授,以及叶青松教授所率领的科研团队重点介绍了牙源性干细胞相关研究的突破。
(本文以下内容重点介绍牙源性干细胞相关课题)
中国工程院张志愿院士代表交大九院及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祝贺大会的召开。
张院士还分享了与叶青松教授科研团队合作开展的"DPSCs再长距离周围神经损伤的灵长类动物模型(猕猴)中的探索研究",即正在上海九院开展的牙髓干细胞用于面神经损伤和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前研究。
左:张志愿院士
中国科学院王松灵院士表示:本次论坛围绕口腔医学中干细胞临床应用、活性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进行学术交流,展示这个方向的新成果, 推进成果临床转化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应有促进作用。
王松灵院士
中国工程院李校堃院士表示:这次高峰论坛聚焦牙源性干细胞的转化与运用,从口腔中寻求治疗疾病的良方,现有研究表明,牙髓干细胞有望解决包括口腔疾病在内的全身疾病,如牙髓炎、脊髓损伤、红斑狼疮、骨缺损和糖尿病等。
李校堃院士
口腔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口腔转化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整形外科主任田卫东教授,分享了牙源性干细胞外泌体(胞外囊泡)在组织再生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左:田卫东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的陈发明教授分享了牙源性干细胞用于牙周再生的研究情况,并剖析了如何加快新技术走向临床的关键,以及该技术今后对牙周疾病和种植牙的革命性颠覆。
左:陈发明教授
武汉大学再生医学中心主任兼优牙生物首席科学家叶青松教授,分享了牙源性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展望,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其发展前景和趋势,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号召有识之士一同推动该领域研究。
左:叶青松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所的罗丽花博士,汇报了近几年来研究的牙髓干细胞用于神经损伤修复及其活性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
左:罗丽花博士
优牙生物运营总监贺捷在会议上分享了牙源性干细胞提取、储存及制剂制备质量控制等相关体系的建设经验。
左:贺捷总监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主任,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特聘研究员贺燕教授,分享了牙源性干细胞再生医学临床试验阶段的要点,及相关GCP准则。
左:贺燕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所的Abdullkhaleg Albashari博士,分享了牙髓干细胞联合活性水凝胶促进脊髓损伤神经修复的临床前研究情况。
左:Abdullkhaleg Albashari博士
数万口腔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在线云听,取得了积极反响,并为今后共同推动牙源性干细胞临床转化架设起科研合作的桥梁。
同时,众多口腔医学等相关工作者通过本次会议将取得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学分。
会议工作人员合影
-
优牙生物首席科学家叶青松教授被拥有120多年历史的全球权威的人物传记出版商“马奎斯世界名人录(Marquis Who's Who)”评为:口腔医学、再生医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导者。并于2021年9月为叶教授颁发了“Albert Nelson Marquis终身成就奖”,为全球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口腔医学专家。 叶教授在口腔正畸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纳米材料与微环境调控等领域开展研究和教学。
早期曾在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任职,仅用四年多时间就从讲师晋升为终身正教授,并担任正畸科和颅颌面疾病研究实验室的主任。随后,叶教授受聘于世界排名前五十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牙学院,担任正畸学终身教授和科研委员会主席(科研副院长)。归国后创立了温州医科大学-昆士兰大学联合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所及全国首家牙齿干细胞银行(优牙生物),并担任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
詹姆斯库克大学研究生导师任职
2019年底,叶教授加入武汉大学组建再生医学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
2019-2020期间,被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哈佛大学牙学院颌面外科系聘为口腔颌面外科客座教授和研究员。
此外,他还应邀在 20 多个国家发表演讲,内容涵盖口腔正畸、再生医学和循证医学。
摄于美国哈佛大学任职期间
叶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牙髓干细胞的临床应用转化,利用牙髓干细胞来治疗神经损伤、骨缺损,以及抗衰等。
由于他的研究努力,在众多同行评审的高影响期刊上广泛发表文章,还为几本医学专著撰写了章节,并积极从事多种编辑工作,
自2017年起担任《国际干细胞》(Stem Cells International)专题主编;
2019年起担任《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 Materials)专题主编和编委,并担任《当代医学科学》(Current Medical Science)和《纳米研究》(Nano Research)的编委;
2020年起担任《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和《涂层》(Coatings)专刊主编。
此外,自2012年以来,他先后担任《世界正畸医师联合会杂志》( Journal of World Federation of Orthodontists)、《细胞》(Cells)、《药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牙科研究与临床》(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and Clinical Dentistry)、《生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hysiology)和《牙科前沿》(Frontiers in Dental Medicine)的副编辑或客座编辑职务。
叶教授早期在祖国接受教育,2004年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学士学位,此后不久,他于2006年在华西获得了口腔正畸学硕士学位,随后出国深造。
2006-2008年师从国际知名正畸学专家Andrew Sandham教授,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UMCG)完成正畸高级临床培训课程。
2009年,叶教授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学博士;2013年在格罗宁根大学又获得第二个医学科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干细胞与组织工程;2014年获得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文凭。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博士学位证书颁发
自2012年以来,叶教授顺利入选英国皇家医学会(FRSM)会士,成为澳大利亚牙科协会、意大利正畸学会、国际牙科研究协会、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协会的专业会员。
此外,他还是Cochrane协作口腔健康小组的评审员,当选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M.Orth)和国际牙医师学院(FICD)澳洲区的院士,世界正畸医师联合会(FWFO)的会士。
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授予仪式
他一直活跃在众多的教育和组织委员会在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和世界的其他地方,曾任澳大利亚Begg正畸协会的执行董事会成员,以及亚太正畸-牙周论坛的主席。
鉴于叶教授在他的专业领域中积累的成就以及国际影响力,全球首屈一指的人物传记出版商《马奎斯世界名人录》(Marquis Who's Who)认可叶教授为:口腔医学、再生医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导者。并于2021年9月获颁“Albert Nelson Marquis终身成就奖”,可谓是实至名归。
关于 Marquis Who's Who®
创始人是阿尔伯特·纳尔逊侯爵(Albert Nelson Marquis,1855- 1943),早年他在芝加哥从事新闻出版业,1899年首次发行“马奎斯美国名人录”,以创作Marquis Who's Who®系列作品而闻名。1943年12月21日,他在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的家中因心脏病去世,此后,众人以他名字“阿尔伯特·纳尔逊侯爵”命名奖项给获得杰出成就的个人,并授予这些名人“终身成就奖”证书,这也就是“Albert Nelson Marquis终身成就奖”的由来。
一百二十多年来,《马奎斯世界名人录》记录了政治、商业、医学等各个重要领域最有成就的个人和创新者,无与伦比地覆盖了当今世界的领导人和美国与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的传记,以及他们在各自重要领域的杰出成就。
其中,入选《马奎斯世界名人录》的各界精英中只有不到5%的人能够被遴选为“Albert Nelson Marquis终身成就奖”,入选者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
至今,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图书馆员、学生、研究人员、企业高管、记者、人事招聘人员等查阅《马奎斯世界名人录》,找到他们各自需要的信息以及可使用的更为深入的个人资料。
-
这是全球首次报告牙髓干细胞外泌体可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并能抑制炎症反应。
该研究由优牙生物与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科研团队共同合作完成。
英国《Cell Proliferation》杂志,于1968年创刊,主要接收干细胞,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细胞增殖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死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
近日,Healsan Consulting LLC(美国恒祥咨询)针对口腔医学领域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并以图表化形式展现。
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口腔医学领域被Medline收录的文献有323,874篇,其中2020年相关论文有33,902篇,占据历史总数的10.46%,可谓爆发的一年。
全球口腔医学领域
最活跃学者及其关系图
优牙生物首席科学家叶青松教授登榜(红色框选)
叶青松教授致力于牙源性干细胞应用研究,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再生医学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及牙学院带领着一支国际顶尖的科研团队。
多年来,叶教授累计发表的SCI文章超过百篇,参编专著3部,2020年疫情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牵头申报有全球首创的“牙齿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临床备案项目,为口腔医学研究的拓展做了很大贡献。
叶青松教授
全球口腔届活跃学者名单中还包括中国空军军医大学的金岩教授、华西口腔医学院的田卫东教授,前者全球首创了“基于牙齿干细胞应用的牙髓再生术”,后者申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成体/多能干细胞的牙功能组织模块构建及转化研究”。
此外,致力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美国加州大学Khademhosseini Ali教授、华西口腔医学院林云峰教授等也都登榜。由此可见,牙齿干细胞的发现与研究大力助推了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
相信随着更多学术大牛的加入,将会让牙齿干细胞临床应用取得更多突破。
MORE 从全球视角来看,口腔医学领域最近4个月的论文以美国发表最多,中国排名第二(占18%),日本、印度和意大利紧随其后。
虽然单从数量看,我国和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大规模的口腔医学院校和医院要多于美国,科研成果也比较集中。
全球发表相关论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排名中,我国的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占据全球前三。
2020年国内发表口腔医学领域论文最多的五个机构:
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2、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4、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5、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检索数据库:Medline
检索时间:2021.1.8
检索及分析机构:Healsan;文献鸟
参考链接: